PRODUCT CENTER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负载箱电阻箱

拥有12万项芯片专利的三星为何会向一家中国公司求助?

发布时间:2025-04-24 02:14:56   来源:负载箱电阻箱
 

  最近,韩媒爆出一条消息称,三星与长江存储签订了一份专利授权协议。对你没听错,是长江存储授权三星,允许它使用一项名为

  而且不止三星,另一家存储巨头SK海力士也在和长江存储商谈“混合键合”的授权协议。

  那么,“混合键合”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竟然能让存储行业的绝对王者,拥有12万项专利的三星,向一家成立仅9年的中国公司学习?

  1989年,时任三星社长李健熙邀请张忠谋参观三星的存储芯片工厂,彼时的台积电还是一家刚成立两年的小公司,面对行业大佬的邀请,张忠谋不敢怠慢,欣然赴约。

  在三星工厂,张忠谋看到了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光刻机,上千名技术人员穿梭其间,确保机器24小时满载生产。

  此时,张忠谋才意识到这是一场鸿门宴,李健熙想通过“秀肌肉”的方式,劝说台积电退出存储芯片的竞争。

  出人意料的是,回台湾后,张忠谋没有“知耻而后勇”全力追赶三星,反而叫停了存储芯片的生产,转产逻辑芯片,开创了另一片天地。

  劝降了台积电后,三星在存储芯片领域大杀四方,拳打美光,脚踢海力士,把东芝的头按在水里猛锤,如入无人之境。

  回韩国时,旅行箱里塞满了样品和设备资料,美国海关问三星员工:这些是啥东西?答:儿童玩具。欺负海关不懂半导体技术,韩国人顺利带走了资料。

  为了挖人才,三星经常半夜偷偷给东芝员工打电话,说“快来吧,我们给三倍薪水”,挖不到人就跑到东芝公司楼下散发传单,鼓励跳槽。

  但就凭借这身“不要脸”的功夫,三星成功掌握了由东芝开创的闪存技术,并后来居上取得了领头羊,拿下了全球一半的市场。

  虽然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3C市场,但生产不出存在竞争力的闪存产品,包括华为、小米、联想在内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厂商,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外国产品。

  为了阻止中国企业进入存储行业,韩国媒体大造舆论说:三星拥有12万项专利,高耸的专利壁垒像中国的万里长城一样,永远都不可能倒塌!会将所有的“入侵者”阻拦在外。

  转机在2013年前后,当时闪存技术遇到了瓶颈,随着手机对存储需求慢慢的变大,单个的芯片难以承载慢慢的变多的元件,过于密集的元件不但会产生散热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短路。

  于是,三星提出了堆叠技术,就是把芯片像盖楼一样,一张张叠起来,从平面变成立体,容量问题不就解决了吗?3D闪存由此诞生。

  从此,全球各大存储芯片厂商犹如建筑队长一样,为了获得竞争优势,拼命地加高3D闪存的层数。

  2016年为抓住产业机遇,一家肩负国产化存储芯片重任的企业在武汉悄然成立,即本文开头提到的——长江存储。

  长江存储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面临外国公司修建的“专利长城”。诸位想一想,单一家三星就手握12万项专利,还有海力士和美光呢!

  长江存储想在3D闪存上有所作为,除了买专利,基本上没有出路。但买专利又会增加成本,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可以说,在成立最初的几年里,长江存储为了活下去,不得不以接近成本的价格,顶着亏损,出售产品,抢占市场。

  尽管如此小心翼翼,长江存储仍因专利问题,被美光告上了法庭,虽然最后和解了,但估计长江存储赔了不少钱,这些变故迫使他们开始思考怎么样突破外国公司的专利壁垒。

  三星拥有专利的“盖楼”技术,简单说就是先打个“地基”,地基上全是控制芯片的电路,然后在“地基”上一层层叠存储元件。凭借独门的绝缘技术,三星既能保证每层“楼”与“地基”的电路相连,又不会相互干扰,发生短路。

  与此同时,长江存储开始尝试用另一种方式“盖楼”,它把原本放在“地基”上的电路,平均分到每层“楼”中,有点像给每层楼安装上了一立的供电器,技术难度比集成化处理的三星复杂,所以堆叠的速度不如三星快。三星能盖176层的高楼时,长江存储还在摸索128层。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为了绕开“专利长城”,长江存储只能走一条费时费力的路。

  但从去年开始,三星猛地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随着“楼层”越盖越高,逼近430层时,地基快撑不住了!要被压垮了!

  随着,海力士、美光等老对手堆叠层数突破400层,三星的领头羊已摇摇欲坠,迫使三星做出了两手准备,一手继续死磕“地基”方案,想办法加固地基盖更高的楼;一手向长江存储求助,获得“混合键合”的专利授权,尝试分布式电路。

  虽然不知道三星最后会不会用,但它向中国公司“借”专利,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事儿,我们终于在芯片产业上取得了外国公司做不到的事儿。

  以至于韩国媒体不再提“专利长城”的事儿,改口称“堆叠400级结构的三星、SK,核心技术和专利都依赖中国”。

  这件事儿也告诉我们:不要被外国的宣传吓倒,芯片再复杂也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外国人能做到的事儿,我们一样可以,甚至做得更好。

  正如DeepSeek横空出世之前,OpenAI的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四处劝人别做大模型,说成本过高了,发展中国家是追不上的,你们还是安心做次一级的应用工作吧!

  结果呢?梁文锋不信邪,1个亿训练出来的ChatGPT比不过600万训练出来的DeepSeek,震惊了全世界。

  所以,取得成功的道路绝对不止一条,人工智能如此,芯片也如此,不要被吓倒,干就完了!



上一篇:干得好爽啊p(我国)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APP下载安装
下一篇:揭开澳门一肖一码:100%准确测算平台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