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随着全世界内对节能减排需求的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IGBT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IGBT作为电机控制器的核心部件,其需求量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加而大幅上升。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简称IGBT)是一种高性能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结合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和双极型晶体管(BJT)的特性。IGBT具有高输入阻抗和低导通压降的优点,具备大电流、高电压解决能力,并且具有自关断功能,适用于高功率应用场合。IGBT在电力电子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核心组件。
根据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IGBT市场规模达到70.9亿美元,亚太地区市场占比达到58%,其中中国占比40%,远高于北美地区的11%和欧洲地区的23%。中国对IGBT的需求量巨大,但自给率不足,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近年来,国内企业加大了对IGBT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产业链布局,不断的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预计到2025年,IGBT行业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途。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IGBT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54亿元,2020-2025年的复合增速为16%。中国IGBT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58亿元,复合增速达21%。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IGBT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分析报告》显示:
在竞争格局方面,全球IGBT市场高度集中,行业CR3(前三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达到51%。英飞凌、三菱、安森美等国外企业在全球IGBT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然而,近年来国内IGBT厂商技术进步显著,已经有产品可以大批量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且服务更好、价格更优,国产替代迎来发展机遇。
斯达半导和士兰微是国内IGBT行业的领军企业。斯达半导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拉动,IGBT模块营业收入占比高达94%,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士兰微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一体的企业之一,其IGBT产品已加速布局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
在IGBT模块市场,英飞凌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其次是富士电机和三菱。国内企业斯达半导在行业中位居第六名。在IPM模块市场,三菱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安森美和英飞凌,国内企业士兰微位居第九名。尽管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劣势,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产替代的潜力巨大。
IGBT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大电流、高电压、低损耗、高频率、功能集成化、高可靠性。新材料的应用、新结构的开发以及制造工艺的优化等都将推动IGBT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特别是SiC(碳化硅)和GaN(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将成为IGBT技术发展的新动力源。
IGBT的市场需求前景广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动力性能的提升和销量的增加,IGBT组件的使用数量也将增加。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对IGBT的新增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以上。在充电桩领域,政府高度重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充电桩建设纳入新基建范畴,推动了对IGBT的需求增长。预计到2025年,充电桩对IGBT的新增市场规模将达到240亿元以上。此外,光伏行业和轨道交通行业对IGBT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随着国内IGBT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产替代的推进,全球IGBT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国内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步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地位。特别是斯达半导、士兰微等领军企业,将凭借在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优势,成为IGBT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将推动IGBT及相关配套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降低对外依赖度,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对高效能电力电子器件需求的持续增加,IGBT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IGBT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在电力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IGBT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内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国产替代和产业升级。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IGBT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变化分析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